ICS 65.020 B 05 DB2308 黑 龙 江 省 佳 木 斯 市 地 方 标 准 DB2308/T 107—2021 早熟优质长粒香稻品种龙粳 1525 生产 技术操作规程 2021-12-15 发布 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01-15 实施 发 布 DB2308/T 107—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佳木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庆、马文东、李大林、王继馨、胡月婷、张云江、吕彬、刘辉、周通、周 明旭、张志强、宋宁。 本文件为 2021 年首次发布。 DB2308/T 107—2021 早熟优质长粒香稻品种龙粳 1525 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香稻品种龙粳1525生产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秧田管理、移栽、本田管理、收获、生 产废弃物处理、生产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及周边,包括桦川、汤原、桦南、富锦、建三江等活动积温≥2300℃ 地区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17891 优质稻谷 GB/T 20864 水稻插秧机技术条件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498 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NY/T 593 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876 喷杆式喷雾机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NY/T 2978 绿色食品稻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龙粳 1525 该品种于2020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黑审稻20200073)。2019 年7月获植物新品种权(CNA20170957.0)。该品种以龙交06-1115为母本,绥粳4号为父本,系谱方法选 育而成。该品种为香稻品种,主茎11片叶,株高101.9cm,穗长19.1cm左右,长粒型,每穗粒数109粒左 右,千粒重25.9g左右。两年品质分析结果:出糙率81.1%~82.2%,整精米率64.3%~69.5%,垩白粒率 4.0%~5.0%,垩白度0.9%~1.4%,直链淀粉含量(干基)17.77%~17.90%,粗蛋白(干基)7.43%~7.46%, 胶稠度77mm,食味品质80分~83分,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二级。两年抗病接种鉴定结果:叶瘟3 级,穗颈瘟3~5级。两年耐冷性鉴定结果:处理空壳率21.21%~23.94%。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 130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 2 DB2308/T 107—2021 3.2 底土 水稻播种前秧盘内装的营养土称为底土。 3.3 底水 水稻播种前秧床上浇的水称为底水。 3.4 出苗 水稻秧苗80%露尖时称为出苗。 4 育苗前准备 4.1 秧田选择 根据水田分布状况,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偏酸、交通便利、肥沃 且无农药残留的旱田,按水田面积的1/60~1/80的比例建设集中的旱育苗基地。育苗基地环境质量符合 NY/T 391的要求。 4.2 育秧大棚及苗床规格 一般育秧棚宽6~8m,高2.2~2.6m,棚长可根据地形、所需育秧面积等情况确定,一般单幅苗床宽 2.6~3.6m,苗床长根据育秧大棚长确定,两幅苗床中间留步行道宽50cm,大棚采用卷帘式肩部通风技 术。 4.3 扣棚盖膜 大棚盖膜后将膜四周压紧,用土培严,并拉好防风网带,在距离地面高约40cm左右的地方预留可方 便开合的通风口。 4.4 置床及施肥 秧田每10m内高低差<0.5cm,置床边缘每10m误差≤1cm。置床上实下松、松实适度,均匀一致。秧 2 2 2 田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用量分别为2kg/100m 、5kg/100m 和2.5kg/100m ,肥料均匀施在置床上并耙 入土中0cm~5cm。 4.5 秧田调酸 2 2 用77.2%固体硫酸2kg/100m ~3kg/100m 拌过筛细土后均匀撒施在置床表面,再耙入土中0cm~5cm, 使秧田床土pH值达4.5~5.0。 4.6 秧田杀菌 用 3% 甲 霜 ∙ 噁 霉 灵 15mL/m ~ 20mL/m 或 30% 甲 霜 ∙ 噁 霉 灵 1.5mL/m ~ 2.0mL/m 兑 水 5kg/100m ~ 2 10kg/100m ,喷施置床。 2 2 2 2 2 4.7 床土配置 3 DB2308/T 107—2021 选择山地土、无病虫害无农药残留的旱田土或春季泡田前取本田土,过筛后与壮秧剂(按说明使用) 充分混拌,使用优质床土调理剂(按说明使用)处理床土,使床土pH值达到4.5~5.0。 4.8 摆盘及底土要求 在播种前3d~5d摆盘,摆盘时要求盘底与置床接触紧密,秧盘摆放横平竖直,秧盘边缘整齐一致, 每10m误差≤0.5cm。秧盘侧边与底部垂直不变形,秧盘间衔接紧密,边盘用细土封严。摆盘时装土,盘 内装底土厚度2.5cm,厚薄一致。 4.9 底水 播种前一次性浇透底水(符合GB 5084要求,下同),确保置床15cm~20cm土层内无干土。 5 种子处理 5.1 种子质量 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5.2 晒种 在种子浸泡前5d~7d进行晒种,晒种2d~3d。晒种时将种子均匀摊在苫布上,用木锨翻成小垄状, 每天翻动3~4次。严防混杂,严禁用铁锨翻动种子。 5.3 选种 种子用比重1.13的盐水选种。 5.4 浸种 浸种温度为11℃~12℃,浸种时水面没过种子20cm左右,浸种时间为6d~7d,机械干燥的种子适当 延长浸种时间1d~2d。 5.4.1 种子分装 选用通透性好的网袋,装入种子量宜为满袋体积的2/3。 5.4.2 种子翻倒 每日翻倒1~2次。若采用集中浸种催芽方式,每天8:00~10:00和20:00~22:00各进行一次有氧循 环。 5.4.3 杀菌消毒 浸种同时用药剂杀菌消毒,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药剂和水的比例为1:2000~1:3000,或使用含 有戊唑醇、精甲霜灵、咯菌腈、多菌灵等成分杀菌剂的种衣剂包衣后浸种。 5.4.4 浸好种子的标志 浸好种子的标志是种子颖壳表面颜色变深,种子呈半透明状态,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剥 去颖壳米粒易掐断,手捻成粉末,没有生芯。 4 DB2308/T 107—2021 5.5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30℃~32℃条件下破胸;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催芽; 当芽长1mm时,降温到15℃~20℃晾芽6小时,芽谷达到不粘手状态即可播种。 5.6 播种 5.6.1 播种期 当气温稳定通过5℃,棚内日均温度超过12℃时开始播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10日至4月20日。 5.6.2 播种量 机插中苗每盘播芽种100g~125g;钵育苗为3粒/穴~5粒/穴。 5.6.3 覆土 覆土选用未施肥的土壤,厚度宜为0.7cm~1.0cm。 5.6.4 盖地膜 覆土后及时盖地膜,地膜四周压实封严。 6 秧苗管理 6.1 旱育机插壮苗标准 秧苗叶龄3.1叶~3.5叶,日龄30d~35d;地上部中茎长度≤3mm,第一叶鞘高≤3cm,第1叶叶耳与 第2叶叶耳间距1cm,第2叶叶耳与第3叶叶耳间距1cm,第3叶叶长8cm,株高13cm;地下部分根数10条以 上;秧苗百株地上部干重≥3g。 6.2 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期,密闭保温,棚内温度不宜超过35℃,出苗达70%以上时,揭下地膜;出苗到1叶1心 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秧苗1叶1心到2叶1心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2℃~25℃;2叶1心期到插 秧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苗期棚内温度超过上限应及时通风,遇到低温时,晚上用防寒帘覆 盖保温,移栽前揭膜。 6.3 水分管理 遵循“三看”浇水,一看水稻苗床床面是否发白,二看早、晚叶尖是否有露珠,三看午间高温时叶 片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早晚叶尖无露珠或午间叶片打卷,应及时浇足水。 6.4 苗期施肥 2 2 分别在秧苗1.5叶期和2.5叶期追肥,用尿素2g/盘或硫酸铵5g/盘,或用液施壮秧剂68g/m ~75g/m , 2 兑水3kg/m ,均匀浇施。 6.5 立枯病防治 5 DB2308/T 107—2021 离乳期秧田pH值未在4.5~5.5时需调酸。将固体酸与土或沙子混拌,均匀撒施在秧床上,施完固体 2 酸后及时洗苗。秧田杀菌可用32%精甲霜灵·噁霉灵种子处理液剂1.5mL/m 茎叶喷雾处理,然后用微喷 淋水3min~5min洗苗。 6.6 杂草防治 2 2 在秧苗1.1~1.5叶期,用48%灭草松水剂0.3mL/m 茎叶喷雾除阔叶草,用10%氰氟草酯乳油0.1mL/m 茎叶喷雾除稗草。 6.7 移栽前准备 移栽前1~2d,可用3%啶虫脒0.2mL/m2,起秧前苗床喷雾,秧苗需带磷肥、菌肥。 7 移栽 7.1 本田整理 整地采取秋翻地,翻深20cm左右,旱耙地。插秧10d前放水泡田,5~7d进行搅浆整地,田面高低差 不超过3cm。 7.2 移栽期 当地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为旱育中苗(3.1~3.5叶龄)安全移栽最早日期,一般5月10 日至5月25日移栽。 7.3 水稻插秧机要求 选择符合GB/T 20864标准要求的水稻插秧机插秧。 7.4 移栽规格和密度 移栽规格为25穴/m2~30穴/m2,插秧密度为4株/穴~5株/穴。 7.5 移栽质量要求 插秧时本田保持花达水状态,机插深度为1cm~2cm。插秧后秧苗直立,行穴距规整,基本苗数100 2 2 株/m ~120株/m 。 8 本田管理 8.1 稻田准备 8.1.1 灌排渠系 完善稻田建设,确保水渠能灌能排,灌排通畅。 8.1.2 泡田 泡田时灌水深达土壤垡块高度的2/3。 6 DB2308/T 107—2021 8.1.3 整地 旋耕深度为12cm~14cm;同一方田内高低差<3cm。 8.2 水层管理 水稻移栽后,在腊熟前主要采用间歇灌溉,先灌3cm~5cm水层,水层自然下降至花达水后再灌3cm~ 5cm水层,如此反复;
DB2308-T107-2021 早熟优质长粒香稻品种龙粳1525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佳木斯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09 08:23:3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