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 CCS B 05 榆 DB6108 林 市 地 方 标 准 DB6108/T 20.5—2021 羊肚菌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2021 - 03 -31 发布 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 - 04 - 01 实施 发布 DB6108/T 20.5—2021 目 次 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I 1 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栽培模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栽培技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采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DB6108/T 20.5—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羊肚菌标准综合体》 分为 7 个部分: ——第 1 部分: 生产环境; ——第 2 部分: 菌种; ——第 3 部分: 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第 4 部分: 液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第 5 部分: 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第 6 部分: 产品分级与加工; ——第 7 部分: 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本文件为《羊肚菌标准综合体》的第 5 部分。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榆林市马合农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郝哲、张彦飞、赵琪、杜双田、雷萍、张锋、薛浩、景仰平、朱砚沉、李红、 李惠霞、霍冬霞、梁海燕、高悦、思瑞林、薛舒尹、张宏静。 本文件由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榆林市农垦服务中心 电话:0912-3645472 地址:榆林市榆阳区保宁西路广德巷 1 号 邮编:719000 II DB6108/T 20.5—2021 羊肚菌标准综合体 第 5 部分: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的术语和定义、栽培模式、栽培技术和采收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榆林及同类地区羊肚菌的设施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T 5009.60 食品包装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设施栽培 facility cultivation 利用日光温室、钢架棉被拱棚等保护设施,在不适宜羊肚菌生长的区域,通过设施创造适宜的环境 条件来满足羊肚菌生长发育需求的栽培方式。 3.2 外源营养袋 exogenous nutrition bag 在羊肚菌播种后的菌丝生长阶段,根据羊肚菌菌丝生长的营养需求,将各种原辅材料按一定比例搅 拌均匀装入塑料袋灭菌后,摆放在地面为羊肚菌菌丝生长提供营养补充的基质袋。 4 栽培模式 4.1 日光温室栽培模式 4.1.1 秋冬茬 8 月上中旬制作原种,8 月中下旬制作栽培种,9 月上中旬播种,12 月开始出菇,1 月上中旬采收 结束。 4.1.2 冬春茬 1 DB6108/T 20.5—2021 9 月中旬制作原种,10 月上旬制作栽培种,10 月下旬播种,翌年 1 月上中旬开始出菇,2 月底以前 采收结束。 4.1.3 早春茬 12 月中下旬制作原种,翌年 1 月上中旬制作栽培种,1 月中下旬播种,4 月上中旬开始出菇,5 月 上中旬采收结束。 4.2 钢架棉被拱棚栽培模式 4.2.1 越冬茬 9 月中旬制作原种,10 月上旬制作栽培种,10 月下旬播种,翌年 4 月上中旬开始出菇,5 月中下旬 采收结束。 4.2.2 早春茬 12 月下旬制作原种,翌年 1 月上旬制作栽培种,2 月上旬播种,4 月中下旬开始出菇,5 月中下旬 采收结束。早春茬需在播种前后配置必要的供热设施辅助增温。 5 栽培技术 5.1 工艺流程 播前准备→播种→发菌管理→摆放外源营养袋→出菇管理→子实体培育→采收。 5.2 播前准备 5.2.1 高温闷棚 利用夏季高温季节焖棚,杀灭棚体、空间和土壤内的病菌与虫体。结合焖棚在地面撒施适量允许在 食用菌上使用的杀菌杀虫剂,深翻 30cm,密闭焖棚 15d~20d,杀菌杀虫剂的种类及剂量应符合 NY/T 1276、GB/T 8321.10 的相关规定。 5.2.2 整地 播种前棚内土壤浇一次水,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相关规定。水下渗后深耕 20cm,结合深耕在地 面撒施石灰 50kg~100kg、草木灰 150kg~200kg,整平地面。栽培土壤应符合 GB 15618 的相关规定。 5.3 播种 5.3.1 播种时间 根据不同设施栽培模式确定的播种时间,合理安排在 9 月上中旬至翌年 2 月上旬播种。 5.3.2 播种量 羊肚菌设施栽培适宜的播种量为150kg/亩~200kg/亩。 5.3.3 菌种处理 将栽培种去袋打碎,加入0.2%磷酸二氢钾,混合拌匀,干湿度以菌种底部无积水为宜。 2 DB6108/T 20.5—2021 5.3.4 播种方法 播种时根据棚室地面宽度划线规划垄区后,将栽培种均匀地播撒在规划好的地面上,用小型开沟机 开沟覆土,将沟区的土壤翻至垄面上,覆土厚度 3cm~5cm,形成宽 1.0m~1.2m 的垄面和宽 20cm~25cm、 深 10cm~20cm 的垄沟。 5.4 发菌管理 5.4.1 温度管理 羊肚菌播种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 3℃~25℃,适宜温度 12℃~20℃,可通过棉被(遮阳网)、通风 和喷雾等综合措施调控至适宜温度范围之内。 5.4.2 水分管理 播种后喷一次水,当菌丝穿过覆土层,地面出现白色菌丝时摆放外源营养袋之前可根据土壤墒情再 喷一次水。之后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水分管理,保持土壤含水率 20%~30%。发菌过程中尽量少浇水,当 土壤表面发白(土壤失水变干)时,可轻微喷雾或滴灌补水。可在摆放外源营养袋后选择覆盖地膜,起 到保水保湿的作用。 5.4.3 光照管理 羊肚菌的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强光,适宜在微弱光线条件下生长,强光会抑制表层菌丝的生长及影 响环境温度,光照强度保持 600Lx~1000Lx 为宜。 5.4.4 通风 通过通风调节棚内氧气及温湿度,通风时间和次数依据棚型和大小结合温度管理灵活掌握。 5.5 摆放外源营养袋 5.5.1 配方 小麦 58%、木屑(或玉米芯)30%、麦麸 5%、腐质土 5%、石膏 1%、石灰 1%。 5.5.2 塑料袋规格及装料量 选用 12cm×24cm 规格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 300g~400g,亩用量为 1500 袋~1800 袋。塑料袋应符合 GB/T 5009.60 相关规定 5.5.3 营养袋制作 将小麦、木屑(或玉米芯、稻壳)浸泡湿透,与麦麸、腐殖土和石灰、石膏拌匀,装袋封口,采用 高压或常压灭菌法灭菌,冷却后及时使用。 5.5.4 外源营养袋的摆放 播种后 5d~7d 菌丝大量长出地面后即可摆放外源营养袋,摆放时间为播种后 7d~15d,最迟不超 过 20d。放袋时在营养袋较平整的一面用打孔器打孔或用刀片划 1 条~2 条长度 5cm~8cm 的小口,打孔 或划口的一侧紧贴地面摆放,间距 40cm~50cm。放置营养袋前需保持地面潮湿,摆放外源营养袋后一 周内不能喷水。 3 DB6108/T 20.5—2021 5.6 出菇管理 根据羊肚菌品种不同,一般在播种 60d~90d 达到生理成熟,进入出菇管理阶段。首先要检查外源 营养袋是否感染,如有感染及时移除。垄面覆盖了塑料薄膜的在要揭开薄膜,通过滴灌、沟灌、喷灌等 方式将垄面浇透,黏性土壤通过滴灌或喷灌的方式补水,避免积水。白天提高地表 5cm 处温度至 8℃~ 12℃,夜间降低棚内温度(地表温度)至 3℃~5℃,拉大温差至 10℃以上,可有效地诱发原基发生。 催菇后不能再出现低于 0℃的低温(地表温度),以免发生原基冻伤死亡。催菇之后要维持相对稳定的 环境条件。 5.7 子实体培养 5.7.1 温度 羊肚菌子实体生长期保持 5cm 地温 8℃~12℃,空气温度 10℃~18℃,尽量控制在 20℃以内,不 可长时间超过 25℃。 5.7.2 湿度与土壤水分 子实体生长期要求土壤水分达到 20%~30%,空气相对湿度 80%~90%。每天进行空间微喷 4 次~6 次,每次 3min~5min。 5.7.3 通风 每天通风 1 次~2 次,时长 0.5h 左右,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1000ppm
DB6108-T 20.5—2021 羊肚菌标准综合体 第5部分: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榆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0:53:4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