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65.020.20 CCS B05 DB4103 洛 阳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03/T 131—2021 地理标志农产品 汝阳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2021-06-29 发布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07-29 实施 发 布 DB4103/T 131—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洛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洛阳市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安县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偃师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偃师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宜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 测站、宜阳县农业经济管理站、孟津县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洛阳市种子管理站、洛阳市园艺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辉、马洪涛、孔百联、代红兵、宋瑞鸟、王建霞、李利红、张海涛、焦亚娟、 谷苏婷、杨阳、苏新鸟、王小丽、马俊利、姚丹丹、张正伟。 I DB4103/T 131—2021 地理标志农产品 汝阳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农产品汝阳红薯生产的生态环境条件、生产方式、育苗、薯田整理、栽植、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储藏、生产台账、包装标识等。 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农产品汝阳红薯的露地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 汝阳红薯地域保护范围为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境内,涉及城关镇、上店镇、柏树乡、十八盘乡、付 店镇、靳村乡、三屯镇、刘店镇、王坪乡、小店镇、陶营镇、内埠镇、蔡店乡、工业区共13个乡镇1个 区216个行政村。汝阳红薯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12°8′—112°38′、北纬33°49′—34°21′之 间,生产规模6670hm²,年产量 200000t。 5 生态环境条件 5.1 温度 汝阳红薯适宜种植在年平均气温15℃~30℃的地区,萌芽期适宜温度为15℃~20℃,成熟期25℃~ 30℃。年平均≥0℃积温5181℃,年平均气温14℃。 5.2 水分 适宜年降水量600 mm~800 mm的地区生长。 5.3 土壤 1 DB4103/T 131—2021 汝阳红薯适于褐土、石质土和粗骨土,土层厚度80 cm以上,pH值7.1~8.1。 5.4 光照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4h,无霜期213d左右,日照率45%。 6 生产方式 6.1 栽培区域选择 栽培区大气和水源无污染,且水源充足。栽培区域环境符合 NY/T 391要求。 6.2 品种选择 鲜食型品种:洛薯13号、普薯32号、烟薯25号、徐薯32号。 淀粉型品种:济薯25号、济薯26号、商薯19号。 7 育苗 7.1 育苗方法 2月上、中旬育苗。采用大棚育苗或中、小型拱棚育苗、农膜覆盖温床育苗法。 7.2 建造苗床 选择背风向阳、管理方便地方建床。床宽1.3 m~1.7 m,长度按移栽面积大小而定,深40cm~50 cm, 北高南低,四壁垂直。用腐熟有机肥和壤土按3∶5比例加入水拌匀,以手握时指缝有湿感为宜,填入床 底厚度20 cm~23 cm,拍平床面,或用湿麦秸铺20 cm~23 cm厚,在苗床上面铺2 cm~3 cm厚的无污染 细沙土。 7.3 选种与浸种 选择无病无伤、未受冻害和热害,形状典型的中等大小薯块作种。为了防治红薯黑斑病和促进发芽, 将薯块放在50℃~54℃的温水中浸种10 min。 7.4 排薯与覆盖 薯块平放,上平下不平,大小薯分开,大薯排中间,小薯在两边,头尾方向一致,薯块间留1 cm~ 1.5 cm距离。种薯排好后,每床泼浇40℃温水,浇水量是种薯重量的1~1.5倍。随即覆盖3 cm~5 cm 厚无污染细沙土,表面上每隔15 cm~20 cm放一根玉米秆,防止膜下缺氧,再铺一层地膜,立即盖上拱 棚膜。 7.5 苗床管理 7.5.1 发芽出苗温度 盖棚膜约15 d时间内,保持高温催芽,白天晴天使阳光充分照射苗床,提高床温,保持床温30℃~ 33℃。薯块底层最高温度不超过35℃。出苗后苗床温度28℃~30℃为宜。 7.5.2 薯苗生长期温度 2 DB4103/T 131—2021 保温防冻,通风放热。苗齐后苗床温度保持25℃~28℃,平温长苗。采苗前5 d~7 d逐渐揭膜炼苗, 苗床温度下降至20℃~22℃。 7.5.3 水分管理 薯上床后浇足水分,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如果发现种薯薯皮及周围床土干燥时,及时补充水分。出 苗后练苗前和采苗后各浇一次大水,前期浇水午前进行,后期浇水午后进行。 7.5.4 追肥 幼苗生长期,适时追腐熟有机肥。 7.6 采苗 苗龄30 d~35 d,百株重0.5 kg~0.75 kg,茎粗5 mm,苗高20~23 cm。用高剪法采苗,下留1片 叶。叶片肥厚,大小适中,浓绿无病虫。采苗后用稀泥蘸苗基部护苗。 8 薯田整理 8.1 整地起垄 春薯应在秋冬期间进行深耕冻垡,耕深30 cm左右,春季施肥复耕起垄。夏薯于前茬作物收获后及 时耕翻起垄。起垄要求土壤宁干勿湿,上无坷垃、下无卧垡。起垄种植垄宽80 cm,垄高25 cm~30 cm。 8.2 施肥 8.2.1 施肥原则 整地时使用腐熟有机肥、生物菌肥,禁止使用硝态氮肥和城市垃圾以及含有过量有害物质的劣质肥 料。肥料种类符合NY/T 496规定。 8.2.2 施肥方法 推广配方施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整地时70%的腐熟有机肥作底肥,其余30%的腐 熟有机肥在起垄时集中施于垄底,翻耕后压于垄内作为心肥。 8.2.3 施肥数量 2 2 2 施腐熟有机肥3000 kg/667m ,复合肥40 kg~50 kg/667m 。缺硼田块补施硼砂1 kg~1.5 kg/667m 。 9 栽植 9.1 移栽时间 选用未种过红薯的地块栽植。异地薯苗按照检疫操作规程实施调运检疫。 春薯在10 cm处地温稳定15℃时即可移栽,争取适期早栽。一般在4月中下旬栽植,4月底栽完,最 迟在5月5日立夏前结束。夏薯6月15日左右栽植完毕,最迟不超过6月20日。 9.2 栽植技术 3 DB4103/T 131—2021 鲜食型品种选用水平法,将茎下部3~4节连叶片带柄全部埋入5 cm~7 cm湿土中,先封湿土,后封 干土,地表以上露出1心2叶。浇足水,封严轻压实。只栽当天壮苗。 淀粉型品种选用水平或倾斜法。栽植方法同鲜食型品种。 9.3 定植密度 2 2 2 鲜食型品种:春薯3000株/667m ,夏薯3500株/667m 。淀粉型品种:夏薯2800株~3000株/667m 。 10 田间管理 10.1 补苗移栽 栽后3 d~5 d,查苗补缺。栽后发现叶片蜷曲、发黄不长的薯苗,立即拔除重栽。 10.2 除草 封垄前浅锄灭草,结合进行松土培垄。生长中后期,要及时拔除田间大草。 10.3 控制旺长 封垄后,雨后提秧不翻秧。 10.4 喷肥 红薯生长中后期茎叶生长旺盛期,叶面喷2~3次300~5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薯块膨大。墒情 2 较好有旺长趋势时,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00 g~150 g/667m ,兑水60 kg喷雾,喷雾2~3次。 10.5 灌水与排涝 干旱时及时灌水补墒。遇涝渍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11 病虫害防治 11.1 防治原则 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原则。使用药剂防治严格按照NY/T 393 之规定执行。 11.2 常见病虫害 常见病虫害:线虫病、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蚜虫等。 11.3 物理防治 利用杀虫灯诱杀蛾类成虫,减少成虫产卵,降低幼虫数量。 11.4 化学防治 育苗前期。在种薯上炕前用52℃~53℃温水浸种10 min,杀死种薯表皮下7 mm深处的线虫。种薯 用50%辛硫磷乳油1 g兑水50 g浸种500 g,预防金针虫、蛴螬、地老虎危害。 2 起垄前期。用3%辛硫磷颗粒剂4 kg~5 kg/667m ,均匀撒于地表,然后起垄,预防后期金针虫、蛴 螬、地老虎危害。 4 DB4103/T 131—2021 栽植前期。采苗后,将秧苗根部剪去3 cm~5 cm,用50%辛硫磷150~200倍液浸苗30 min,防治金 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生长期。选用糖、醋按1:2.5喷洒防治蚜虫,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防治金针虫。用40%的辛 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在苗期灌根,每株50 ml~100 ml防治地老虎。 具体防治措施见附录A(资料性)。 12 收获与储藏 12.1 收获 按照“四轻”:轻刨、轻装、轻运、轻放,“七无”:无病斑、无创伤、无水浸、无虫眼、无开裂、 无露头青、无冻伤,“五分开”:春夏薯分开、不同品种分开、大中小薯分开、商品薯与种薯分开、不 同等级分开等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收获。 12.2 储藏 储藏延期销售的红薯,宜在保温保湿性能好的地下式或半地下式窖内储藏,窖内温度经常控制在 10℃~15℃,相对湿度保持85%~90%。采收时经受低温冻害的红薯不能贮存。 12.3 产品运输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卫生、无异味、无污染,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日晒、雨淋,做好通风散热工 作,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 13 生产台账 在整个生产过程做好记录,包括生产地点、农产品名称、土壤耕作,施肥名称、方式、时间、施肥 量,施用农药名称、方式、时间、施用药量,以及产品收获、仓储、销售等的日期、方式、数量等。 14 包装、标识和地理标志使用 14.1 包装、标识 采用箱式包装,包装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包装箱上应附有产品名称、商标、产品执行标准、 生产者及详细地址、净含量及包装日期等内容的标签。包装、标识应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 的规定。 14.2 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 汝阳红薯的生产经营者在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前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交:使用申请书、生产经营 者资质证明、生产经营计划和相应质量控制措施、规范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承诺以及其他必要的证明文 件和材料。 审核符合要求后,汝阳红薯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与标志使用申请人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 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标志使用数量、范围及相关责任义务。使用协议生效后,标志使用人方可在农 产品或者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pdf文档 DB4103-T131-2021 地理标志农产品 汝阳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洛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03-T131-2021 地理标志农产品 汝阳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洛阳市 第 1 页 DB4103-T131-2021 地理标志农产品 汝阳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洛阳市 第 2 页 DB4103-T131-2021 地理标志农产品 汝阳红薯生产技术规程 洛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13:29:55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