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01.040.065 CCS B 20 4117 驻 马 店 市 地 方 标 准 DB 4117/T 306—2021 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2021 - 04 - 20 发布 2021 - 05 - 20 实施 驻马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117/T 306—202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起草单位:驻马店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西平县水利局、西平县农业局、汝南县水产局、泌阳 县水产局、上蔡县水产站、泌阳县宋家场水库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耀民、周世平、秦松军、李红艳、张海洋、宋德春、陈凡、刘海潮、张亚敏、 王磊。 I DB 4117/T 306—2021 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青鱼、草鱼、鲢、鳙等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放养前的 准备、夏花鱼种培育、鱼种培育、越冬管理及档案记录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青鱼、草鱼、鲢、鳙等淡水养殖鱼苗种的池塘常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文件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GB/T 22213-2008 水产养殖 术语 NY 5051 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213-20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试水 清塘后,用少量水产养殖对象活体检验池水中药物毒性是否消失的方法。 3.2 鱼苗 受精卵发育出膜后至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和主动摄食阶段的仔鱼。 3.3 鱼种 鱼苗生长发育至体被鳞片、长全鳍条,外观已具有成体基本特征的幼鱼。 3.4 夏花 鱼苗经20天左右饲养后在夏季出池的鱼种。全长为2 cm~3 cm。 4 环境条件 4.1 渔场位置 1 DB 4117/T 306—2021 交通便利,无工业“三废”、农业及生活污染源,养殖场地环境符合GB/T 18407.4要求。 4.2 水源与水质 水源水质符合NY 5051要求。养殖池水水质符合GB 11607要求。 4.3 池塘条件 2 2 2 2 ——鱼苗池面积为 667 m ~2000 m ,水深 1.2 m~1.5 m;鱼种池面积为 667 m ~2000 m ,水深 1.5 m~2.0 m. ——池底平坦,淤泥厚度小于 20 cm。池塘底质应符合 GB/T18407.4 中的要求。 ——进排水渠分开。 2 ——按每 667 m 配备 1 KW 的要求配置增氧机。 5 放养前的准备 5.1 池塘清整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7天~10天,清除杂物与过多淤泥,修整池埂。 5.2 药物清塘 5.2.1 干法清塘 2 生石灰每667 m 水面60 kg~70 kg(水深0.2 m),用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毒性消失时间为7天~ 10天。 5.2.2 带水清塘 2 漂白粉,每667 m 水面15 kg(水深1 m,漂白粉有效氯30%),用水溶化后全池泼洒。毒性消失时间 为3天~5天。 5.3 注水 清塘2天~3天后注水,鱼苗池水深至0.5 m~0.6 m;鱼种池水深至0.8 m~1.0 m。注水时用60目的 筛绢网过滤。 5.4 施基肥 2 2 放鱼前5天~7天,鱼苗或鱼种池中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200 kg/667 m ~300 kg/667 m 或绿肥200 2 2 2 kg/667 m ~300 kg/667 m 。新挖鱼池应增加施肥量或增施氮磷比为9:1的化肥5 kg/667 m ~10 kg/667 2 m。 5.5 透明度 ——鱼苗培育池水透明度为 25 cm~30 cm。 ——鱼种培育池水透明度:鲢、鳙、鲫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 25 cm~30 cm;青鱼、草鱼、鳊、 鲤为主的培育池池水透明度为 35 cm~40 cm。 ——池水轮虫密度为 5000 个/L~10000 个/L。 5.6 鱼苗来源 2 DB 4117/T 306—2021 鱼苗应来源于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专业养殖场。 5.7 苗种质量 需经检疫合格,质量符合SC/T 1008的规定。肉眼观察95%以上的鱼苗卵黄囊消失,鱼鳔充气,能平 游和主动摄食。鱼体透明,色泽光亮。集群游动,行动活泼,在容器中轻微搅动水体,90%以上的鱼苗 有逆水能力。规格整齐,逆水能力强,体质健壮,畸形率小于3%,伤病率小于1%,95%以上的鱼苗全长 应达到0.7 cm。 5.8 试水 将50尾~100尾活鱼苗、夏花或鱼种放入设置于池内的网箱中,经12 h~24 h观察鱼的状态,检查 池水药物毒性是否消失,如果鱼苗正常,即可投苗。 试水后用夏花捕捞网在池中拉网1次~2次。若发现野鱼或敌害生物,应重新清塘。 6 夏花鱼种培育 6.1 鱼苗放养 单养,一次放足。培育夏花鱼种的鱼苗放养密度见表1。 表1 鱼苗放养密度 单位:万尾/每667 m 6.2 品种 鲢、鳙 鲤、鲫、鳊、鲂 青鱼、草鱼 放养量 20~30 20~30 10~15 2 投饲与施肥 6.2.1 豆浆培育法 2 鱼苗放养后,每天每667 m 水面用2 kg~3 kg黄豆加水泡发后磨成豆浆,分2~3次全池泼洒;一周 后,黄豆增至3 kg~4 kg;培育10天后,草鱼、鲤、鲫的培育池还需在池边加泼一次或在池塘周围浅水 处堆放豆渣或豆饼糊。 6.2.2 绿肥培育法 2 鱼苗放养后,每隔3天~5天在池塘四角堆放鲜草,每667 m 水面150 kg~200 kg,1天~2天翻动次, 一周后逐渐捞出不易腐烂的根茎残渣。培育后期,视水质与鱼苗生长情况适当泼洒豆浆或在池边堆放豆 饼糊。 6.2.3 有机肥培育法 2 鱼苗放养后,每天两次泼洒经发酵的有机肥,每次每667 m 水面30 kg~40 kg;培育期间,根据水 质与鱼苗生长情况适当增减;在培育后期,草鱼、鲤、鲫鱼苗还应在池边堆放豆渣或豆饼糊。 6.2.4 施追肥 3 DB 4117/T 306—2021 2 水质过瘦需适当施追肥。每次每667 m 水面有机肥用量100 kg~150 kg,加无机肥5 kg(氮磷比为9:1); 2 若单用无机肥,每次每667 m 用量为10 kg(氮磷比为4~7:1),隔天施用一次。无机肥在晴天施用。 6.3 日常管理 6.3.1 巡塘 每日巡塘3~5次, 观察水质及鱼的活动情况。 此外还应注意随时消灭池中的有害昆虫、蛙卵和蝌蚪, 及时清除敌害生物,检查鱼苗摄食、生长及病害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做好记录。 6.3.2 定期注水 一周后,每3~5天注水一次,每次加深10 cm~15 cm。待鱼体全长3 cm左右时,池塘水深为1.2 m~ 1.5 m。 6.3.3 鱼病防治 经常观察,定期检查,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发现鱼病及时诊断和治疗。 防治用药按NY 5071的规定执行。 6.4 出池 6.4.1 时间 鱼苗经约20天培育至全长3 cm左右时及时拉网锻炼,准备出池。 6.4.2 拉网锻炼 夏花出塘前拉网锻炼2~3次,每次拉网前停喂饲料、清除池中杂草和污物。 拉网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9时~10时。 第一次拉网将鱼围入网中,观察鱼的数量及生长情况,密集10~20 min后放回池中。如发现浮头, 应立即放回池中;如活动正常,可适当延长密集时间。隔天拉第二网,待鱼围入网中密集后赶入网箱中, 随后在池中慢慢推动网箱,清除箱内污物。经1~2 h,若距鱼种培育池较近即可出塘;若需长途运输, 需再隔一日,待第三网锻炼后出塘(操作同第二网) 拉网分塘操作应细心,尤其是鱼体娇嫩的鳊、鲂,起网时鱼种不可过度密集,计数时采取带水操作。 6.4.3 筛选与计数 出池时,若夏花规格参差不齐,需用鱼筛分选。 夏花计数有重量法和容量法2种。将筛选后的夏花随机取样,按单位重量或容积的夏花尾数乘以总 重量或容积,即为夏花的总数量。再随机取出30尾测量全长与体重,求出平均规格。 7 鱼种培育 7.1 环境条件 按本文件第4部分给出的条件要求。 7.2 放养前的准备 按本文件第5部分给出的要求。 4 DB 4117/T 306—2021 7.3 夏花放养 7.3.1 鱼种来源 鱼种来源于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专业养殖场的鱼苗培育而成,或从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鱼类 繁育场引进,需经检疫合格。 7.3.2 鱼种质量要求 即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有粘液,色泽正常,游动活泼。畸形率小于1%,带病率小 于1%,损伤率小于1%。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符合SC/T 1008的规定。 7.3.3 鱼种消毒 用3%-5%的氯化钠水溶液浸洗5 ~10 min。期间应注意观察鱼体状况。 7.3.4 放养方式 最好采取2~3种鱼同池混养,主养鱼比混养鱼早放养15~20天。青鱼、草鱼、鳊作为混养鱼时,须 待规格达到5 cm以上时再放养。 7.3.5 放养比例 各种鱼类混养比例见表2。 表2 不同放养模式鱼种混养比例 混养鱼类 主养鱼类 草鱼 鳊 鲢 鳙 青鱼或鲤 鲫 草鱼 50 - 20 20 10 10 鳊 - 50 10 10 - 10 鲢 30 30 50 - - 10 鳙 10 10 10 50 30 20 青鱼或鲤 - - - 10 50 - 鲫 10 10 10 10 10 50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注1:宜采取2~3种鱼同池混养。 注2:鳊、青鱼与鲤、鲫在放养时一般只放一种。 注3:以鲤为主时,按鲤40%鲢30%、草鱼20%、鳊、鲂10%的比例混养。 7.3.6 放养密度 从夏花养成一龄鱼种的放养密度、出池规格和产量指标见表3。 表3 放养密度(万尾/667㎡) 1.5~2 鱼种放养及出池指标 出池规格(鱼体全长cm) 青鱼、草鱼、鲢、鳙 鲤、鲫、鳊、鲂 ≥13.3 ≥12 5 DB 4117/T 306—2021 7.3.7 放养时间 5月份至7月份,当夏花全长达到3 cm以上时应及时放养。 7.4 投饲与
DB4117-T 306-2021 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驻马店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2-10-11 22:29:10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