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ICS 97.220.40 Y 55 DB44 广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44/T 2163—2019 山地自行车赛场服务 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 for mountain bike track area 2019 - 07 - 12 发布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9 - 10 - 01 实施 发 布 DB44/T 2163—2019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肇庆市自行车协会、肇庆市标准化计量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广东省自行车运动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由肇庆市自行车协会、肇庆市标准化计量协会、四会市质量技术协会、肇庆市高 要区质量技术协会、肇庆大捷自行车服务有限公司、广州市标准化研究院。 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光志、张民、叶秋仪、李敏福、张钊、梁琼玉、郭晋业、李志雄、林蓉、陆展 峰、梁永。 I DB44/T 2163—2019 山地自行车赛场服务 基本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范了山地自行车比赛活动时的赛场要求、赛事服务要求、观众服务要求、媒体服务提供、 应急与安全管理要求、服务评价与持续改进等。 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山地自行车赛场的管理与服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 13495 消防安全标志 GB/T 15566.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1部分:总则 GB/T 15566.7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求 第7部分:运动场所 GB 19079.30-2013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30部分:山地户外场所 GB/T 25051.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要素的设置原则与要求 3 赛场要求 3.1 基本要求 3.1.1 赛道位于户外山地部分应符合 GB 19079.30-2013,5.1 的规定。 3.1.2 赛区应与赛事相互适应配套,具备竞速、追逐、安全的特征。 3.2 赛区封闭要求 赛区应利用自然的屏障或人工拦隔措施使赛区形成相对封闭的区域,必要时,须安排人工值守,避 免较大体形的动物及无关人员进入赛道。 3.3 赛道要求 3.3.1 比赛线路要求 比赛路线应包括:森林公路和跑道、原野、土或砾石小道。经铺设的路面或柏油道路,不能超过比 赛路线总长的15%。 3.3.2 赛道技术要求 赛道道路状况: ——上坡坡度宜控制在 15°~25°; ——下坡路段,弯度宜控制在 30°~45°,坡度宜控制在 50°~60°; 1 DB44/T 2163—2019 ——弯道处宜考虑离心力,宜有大于 4%的横坡; ——赛道可根据参赛运动员的参赛水平而适当增加赛道难度。 3.3.3 路面要求 赛道路面要求: ——不应有能轻易扎破赛车轮胎的尖锐石块、树枝或树桩等; ——不应有宽度大于 200 mm,深度大于 300 mm 的凹坑; ——不应有与路面水平面在垂直方向突出超过 500 mm,横跨大于路面 3/4 的坚硬石块或其它不可 移动的障碍物。 3.3.4 起、终点要求 3.3.4.1 起、终线横幅设置 起、终线的横幅设置能覆盖赛道路面的整个宽度,但不得影响车手的起、停。 3.3.4.2 起点技术要求 集体起点骑行区域应是: ——自起点线前至少 30 m 的路面宽不得小于 8 m; ——自起点线后至少 100 m 的路面宽不得小于 6 m,之后赛道可以变窄; ——在出发后至少 750 m 或 3 min 的骑行路程内须为平路或上坡。 3.3.4.3 终点技术要求 比赛终点的骑行区域应是: ——自终点线前 50 m 的路面宽度应为 6 m~8 m; ——自终点线后 20 m 的路面宽度应大于 6 m; ——终点骑行区域设在平道或上坡道上。 3.3.4.4 起、终点安全措施 起、终点必须符合如下安全设置: ——在起、终点前后至少 50 m 区域的道路两侧应安装护栏; ——在终点线后有最少 50 m 的附加制动区域,本区域应是畅通无阻的缓冲段; ——在运动员骑行的起、终点区域内应无任何可能引起摔跤或任何碰撞机会的障碍。 3.3.5 比赛线路指示与标识要求 3.3.5.1 起点标识 在起点位置应设置有“起点”字样的明显标识。 3.3.5.2 终点标识 终点标识应满足如下要求: ——终点位置应设置有“终点”字样的明显标识; ——最后一公里处应设置“最后一公里”。 3.3.5.3 比赛线路上的标识 2 DB44/T 2163—2019 比赛线路上必须设置醒目清晰的标识,标识样式应符合《国际自行车联盟章程第四部分 山地车》 规则中2.1.4的要求。设置时须遵循如下规则: ——路标指示箭头用黑(或蓝、红)色,底色为白色或黄; ——箭头高不小于 20 cm,长不小于 40 cm,其摆放不高于地面 1.5 m; ——箭头须能正确指示比赛路线和随后出现的改变、交叉路口和所有存在潜在危险的情况; ——除右转弯外,路标应放在运动员骑行方向的右侧路边,右转弯处的路标应放在运动员转弯前和 转弯时的左边; ——在各个交叉路口前 10 m~20 m 处须用一个箭头来标识,另一个箭头放在交叉路口处,再一个 箭头放在交叉路口后 10 m 处,指明正确的路线; ——在容易进入的错误方向处放一个“×”标记; ——在所有存在潜在危险的地段,应在危险地段前 80 m~100 m 处和危险地段处放置 1 个或更多 个危险警示标志。 3.3.5.4 赛场区域标识 赛场区域标识应满足如下要求: ——应在自行车维修的区域标识“维修区”的字样; ——应在饮用水或食物补给的区域设置“供给区”字样的标识; ——应在赛场上设置为可提供医疗服务的区域处标识“医疗区”字样。 3.3.6 赛道安全保障要求 3.3.6.1 危险地段安全措施设置 安全措施设置应满足如下要求: ——在陡坡下行路段容易造成危险的区域,如墙、树桩、树杆、路边尖锐的大石,应使用大捆干草 或足够的垫子等能保护运动员骑行的装置。且不能影响运动员的骑行; ——木桥或危险的斜坡处应做防滑处理; ——如赛道上有悬崖或危险地段,应在该路段的单边或双边安装围网; ——应在危险路段设置容易撤离、容易救援的医疗救护点与安全通道。 3.4 缓冲区要求 缓冲区应满足如下要求: ——应在终点线至终点线后 50 m 设立缓冲区; ——缓冲区内不应有障碍物; ——缓冲区应能满足赛车减速要求及防止比赛期间车辆失控后冲入观众区。 3.5 裁判站要求 裁判站的设置应符合如下要求: ——在赛道的起点和终点及在比赛线路中容易出现作弊的地方设置裁判站; ——裁判站的位置必须设置在安全区域; ——裁判站之间应有通畅的通讯设施。 3.6 供给、保障区要求 供给、保障区应满足如下要求: 3 DB44/T 2163—2019 ——应在适当的位置设置的供给、维修区; ——供给、维修区要求设置在比较开阔的地方,不得影响运动员的骑行。 3.7 通讯设备要求 赛事应准备至少2套通讯系统,通讯信号应能覆盖赛事全区域。一套为赛事竞赛系统,一套为赛事 保障通讯系统。 4 赛事服务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信息提供 应向参赛选手提供相关的赛事运作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组织者信息; ——赛事组织架构; ——主办机构联系方式; ——场地安排; ——赛程安排; ——竞赛规则和奖励办法; ——气象信息; ——后勤服务; ——投诉程序; ——赛道图:标识有裁判点、救援通道及救援点、供给区域、维修区域、起终点、比赛路线; ——赛道中应该用的安全标识的文字解释说明。 4.1.2 场地熟悉服务 应根据比赛日程,安排官方训练时间,时间宜为1 h~2 h。 4.2 竞赛服务要求 应提供但不限于下列服务内容: ——检录; ——公布赛事安排; ——组织比赛; ——公示比赛成绩及安排颁奖事宜。 5 观众服务要求 5.1 信息服务提供 应提供但不限于下列服务内容: ——观众区域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宜符合 GB/T 10001.1 的相关规定,公共信息导向系统的设置应 符合 GB/T 15566.1、GB/T 15566.7 及 GB/T 20501.1 的相关规定。有关消防安全的标志应符合 GB 13495 的要求; 4 DB44/T 2163—2019 ——宜在便于观众获取的地方用醒目的图形、文字公示活动的时间安排、安全注意事项等信息; ——赛区的出入通道、道路交汇处及禁止通行、禁止靠近的区域应设置警示牌; ——应在起、终点裁判站设置可覆盖观众区域的广播系统。有条件的,可以设置视频信息显示系统; ——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免费的 Wifi 热点供观众使用。 5.2 观众服务提供 应提供但不限于下列服务内容: ——观众进出场服务:对需要持票、持证进场要求的,应提供现场购票、领证服务; ——实行人车分流,设置人行专用通道并保持通畅,保证随时快速疏散人流; ——明示票、证使用、查验及相关信息; ——明示禁止进入赛区的动物和物品; ——观众区不宜设置穿越赛道,如设置为穿越赛道应在该区域安排专人值守。 5.3 其他服务提供 应提供但不限于下列服务内容: ——根据赛程的安排考虑提供餐饮服务; ——根据赛场的硬件设施考虑设置流动厕所。 6 媒体服务要求 应提供但不限于下列服务内容: ——设置专门的媒体拍摄采访区; ——对参加采访的媒体从业人员,须办理采访证; ——对需要从高处进行拍摄的采访要求,必须考虑安全问题。 7 应急与安全管理要求 7.1 安全隐患管理 安全隐患管理应考虑以下内容: ——消防安全隐患; ——道路安全隐患; ——气候及环境安全隐患; ——赛场安全隐患; ——医疗安全隐患; ——食品安全隐患。 7.2 消防安全预防措施 应配备消防设施及经过消防知识培训的操作人员。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通道等应符合相关法 规和标准的规定。 7.3 医疗救援预防措施 医疗救援预防措施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5 DB44/T 2163—2019 ——应详细分析活动的风险,安排相应种类、相应数量的救护车辆及相应的医护人员。进行国际性 赛事时,应符合和执行国际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 ——观众聚集区域和聚集时段内,应设置医疗救护点,提供医疗、救护服务; ——医疗救护点应设置在观众易于发现和到达的地点,并能满足同时处理 3~5 人的医疗和救护服 务;医疗救护点与主干道间应通畅无阻。应安排熟悉环境的工作人员进行引导; ——在赛道高风险的地段,应就近设置急救人员; ——医疗救援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 8 应急管理 应急预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运动员

pdf文档 DB44-T 2163-2019 山地自行车赛场服务 基本要求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T 2163-2019 山地自行车赛场服务 基本要求 广东省 第 1 页 DB44-T 2163-2019 山地自行车赛场服务 基本要求 广东省 第 2 页 DB44-T 2163-2019 山地自行车赛场服务 基本要求 广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2 06:55:58上传分享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