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857—2017 皇菊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Imperial chrysanthemum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3 - 30 发布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7 - 04 - 30 实施 发 布 DB34/T 2857—2017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格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格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旌德县农委、蔡家桥农技站、旌德 县农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北春、王冬良、朱小仙、夏珍、汪金兰、周桃旺、刘金松、张鑫。 I DB34/T 2857—2017 皇菊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皇菊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措施及病虫害防治、采收的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皇菊的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227 微生物肥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皇菊 chrysanthemum 菊花中的一个饮用品种,目前种植的大多品种为皇菊品种(Imperial chrysanthemum)和金丝皇菊 品种(Golden silk chrysanthemum)。 3.2 根兜 chrysanthemum root 树基部根的总称,具体是指当年采收地上部分后留下的老桩。 4 产地环境 无公害饮用菊花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5 土壤准备和整理 5.1 土壤准备 1 DB34/T 2857—2017 选择地势较平坦,肥沃而排水良好,酸碱度为中性或微酸性,前茬没有种植皇菊的砂质壤土,深耕, 2 每 667 m 施入腐熟的农家肥 3 000 kg。 5.2 土壤整理 苗床畦面宽 110 cm~120 cm,畦高 15 cm~20 cm,沟宽 30 cm,四周挖排水沟。 6 育苗 6.1 皇菊育苗 分为分株育苗和扦插育苗二种。 6.2 种苗越冬 6.2.1 种苗选取和处理 11 月底至 12 月上旬,选取生长健康无病虫害的皇菊,离地面 3 cm~4 cm 处短截,并清理干净 枯枝落叶,集中掩埋。 6.2.2 原地保存 对根兜进行就地埋土,埋土高度 10 cm~15 cm。 6.2.3 苗床保存 将根兜起出,按行距 20 cm~25 cm 栽植于畦上,覆土 3 cm~5 cm,压实。 6.3 分株繁殖 每年 3 月~4 月初,待种苗上的幼苗长至 3~4 片叶时,将从根兜处长出的小苗连根起出,进行 定植。 6.4 扦插繁殖 6.4.1 扦插苗床的消毒 将整理好的土壤用百菌清或多菌灵进行消毒,一周后覆盖地膜。 6.4.2 扦插时间 4 月~5 月。 6.4.3 插穗剪取 选用健壮、无病虫当年生枝条,在枝条中上部剪取插穗,插穗长 8 cm~10 cm。 6.4.4 插穗处理 插穗先用百菌清消毒,再用生根剂处理,百菌清、生根剂处理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扦插行距 20 ~ 25 cm,株距 6 cm~7 cm 插于准备好的育苗畦上,压实并浇透水。 6.4.5 扦插管理 2 DB34/T 2857—2017 保持苗床湿润,及时清除杂草,20 天左右生根。 6.5 苗木出圃标准 健壮无病虫,叶色浓绿,叶片 4~5 片,茎粗 1.0 cm~1.5 cm,株高 10 cm~15 cm。 7 定植 7.1 定植密度 采用单行种植,株距 50 cm~60 cm,每穴 1 株。 7.2 定植时间 分株苗在 3 月~4 月初定植,扦插苗 5 月底前定植。 7.3 定植方法 选择雨后阴天或晴天傍晚,定植深度以根茎处埋入地下 2 cm~3 cm 为准,定植后及时浇定根水。 8 田间管理 8.1 摘心 8.1.1 时间 待苗高达到 10 cm~15 cm 左右时进行。至采花前摘心 1~3 次。 8.1.2 标准要求 待植株长至 10 cm~15 cm 左右时,每株保留 3 片~4 片功能叶进行摘心。在新发侧枝长到 5 cm 再进行摘心。摘心必须在 7 月底前完成。 每次摘心应选择晴天进行,摘(剪)下的顶芽全部带离田间销毁。 8.2 中耕除草 及时清除杂草,15~20 天除草一次,全年 4 次~5 次,除草后立即浇一次透水。 8.3 搭支架 在植株旁用竹竿等支撑材料搭支架,防倒伏。 8.4 肥水管理 8.4.1 水分管理 雨季注意清沟沥水,夏秋季节要及时浇水,孕蕾期不能缺水,灌溉用水应符合 GB 5084 的水质要 求。 8.4.2 施肥 8.4.2.1 4 月~5 月。 8.4.2.2 参照 NY/T 496 的规定。 3 DB34/T 2857—2017 8.4.2.3 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微生物肥料应符合 NY/T 227 要求。 8.4.3 追肥 2 9 月份孕蕾时每 667 m 施复合肥 50 kg,10 月现蕾时喷施一次 0.1%~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 9 病虫害防治 9.1 农业防治 9.1.1 选用健壮植株,种植前进行种苗消毒。 9.1.2 和小麦,大蒜等实行轮作。清除前茬皇菊宿根和枝叶。秋冬深翻,减轻病虫害危害基数。 9.2 物理防治 9.2.1 9.2.2 9.2.3 9.2.4 及时清除杂草,15~20 天除草一次,全年 4 次~5 次,除草后立即浇一次透水。 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销毁。 利用害虫的趋避性,使用灯光、色板、异性激素等诱杀,或有色地膜等拒避害虫。 采用防虫网等材料控制虫害,或采用人工捕捉害虫。 9.3 生物防治 9.3.1 保护和利用菊地中的瓢虫、蜘蛛、草蛉、寄生蜂、鸟类等有益生物。 9.3.2 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 9.3.3 采用防虫网等材料控制虫害,或采用人工捕捉害虫。 9.4 化学防治 9.4.1 农药使用符合标准 GB 4285 和 GB/T 8321,具体方法见附录 A。 9.4.2 引种时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重要病、虫随种苗带入或带出。 9.4.3 采收前 20 天停止使用化学农药。 9.5 虫害 虫害以菊蚜虫、斜纹夜蛾蛴螬和地老虎等为主。采用不同比例的杀螟松、敌百虫、亚胺硫磷、马拉 硫磷、二臭磷、乐果乳剂等化学剂防治。 9.6 病害 病害以叶枯病、霜霉病为主。发病前喷施百菌清、硫酸铜溶液、波尔多液等进行保护,或在发病初 期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喷雾防治。 10 采收 10.1 采收时期 10月下旬~11月底。 10.2 采收标准 种植区当皇菊植株顶部头状花序的中心小花 70%散开时,开始采收花朵。 4 DB34/T 2857—2017 10.3 采收次数 一般分 ——第 ——第 ——第 3 1 2 3 次。 次采摘直径在 5 cm 以上的绣球状特级皇菊, 次采摘直径在 3 cm~5 cm 左右的绣球状优质皇菊, 次全部采完。 10.4 采收要求 采花时将好花、次花分开放置,注意保持花形完整,剔除泥花、虫花、病花,不夹带杂物。 10.5 采收用具 采用清洁、通风良好的竹编、筐篓容器等盛装鲜花,采收后及时运抵加工场所,保持环境清洁,防 止皇菊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5 DB34/T 2857—2017 A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表A.1 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稀释倍数 使用方法 病毒病 6%寡糖·链蛋白 1000 喷雾 霜霉病 50%吡唑醚菌酯 14500 喷雾 叶枯病 20%噻森铜 500 喷雾 40%氯虫·噻虫嗪 3000 喷雾 菊蚜虫、 蛴螬、 潜叶蛾、 绿盲蝽象 斜纹夜蛾 核多角体病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见使用说明书
DB34-T 2857-2017 皇菊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24 02:29: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