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网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文件分类
仅15元无限下载
联系我们
问题反馈
批量下载
ICS 67.060 B 20 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4901—2010 粮油检验 玉米粗蛋白质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Inspection of grain and oils-Determination of crude protein in maize- Near-infrared method 2010-06-30发布 2011-01-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4901—2010 前言 本标准是建立在经典方法基础上的玉米中粗蛋白质含量(干基)快速测定方法,对于仲裁检验,应以 国家标准已规定的常规方法,即GB/T5511《谷物和豆类 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凯氏法》 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河南工业大学、湖北省粮油质量监测站、辽宁省粮油质 量检验所、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陈洁、吴存荣、倪姗姗、乔丽娜、闵国春、王利丹。 1 GB/T24901—2010 粮油检验 玉米粗蛋白质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1范围 结果处理和表示、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准确性和精密度及测试报告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中粗蛋白质含量(干基)的快速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仲裁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491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T5511谷物和豆类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凯氏法 GB/T24895粮油检验近红外分析定标模型验证和网络管理与维护通用规则 3术语和定义 GB/T24895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原理 利用蛋白质分子中的C一H、N一H、O一H等化学键的泛频振动或转动对近红外光的吸收特性,用 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玉米样品近红外光谱与其粗蛋白质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玉米样品的粗蛋白质 含量。 5仪器设备 5.1近红外分析仪:加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仪器应符合GB/T24895的要求。未加入粮油近红外 分析网络的仪器,应按照GB/T24895中有关定标模型验证的规定验证合格 5.2样品粉碎设备(适用于测定粉末样品的近红外分析仪):粉碎后样品的粒度分布和均匀性应符合近 红外分析仪建立定标模型时的要求,使用时应采用和定标模型建立与验证时同样的制备过程。 6测定 6.1测试前的准备 6.1.1样品的取样和分样按GB5491的规定执行。 6.1.2整理样品,除去样品中的杂质和破碎粒。 6.1.3按照近红外分析仪(5.1)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仪器自检测试 6.1.4在使用状态下,每天至少用监控样品对近红外分析仪(5.1)监测一次。应跟踪每天监测结果,同 一监控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最初的测定结果比较,应保证符合9.2的规定。监控样品的制备按附录A的 规定执行。 1 GB/T24901—2010 6.1.5如监控样品测定结果不符合9.2的要求,应停止使用,并报网络管理者或仪器供应商予以调整 或维修。 6.1.6测试样品的温度应控制在定标模型验证中规定的测试温度范围内 6.2整粒玉米样品的测定 按照近红外分析仪(5.1)说明书的要求,取适量的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记录测定数据 每个样品应测定两次,第一次测定后的测定样品应与原待测样品混勾后,再次取样进行第二次测定。 6.3粉碎样品的测定 按照近红外分析仪(5.1)说明书的要求,取适量的玉米样品,使用规定的粉碎设备(5.2)粉碎,将玉 米粉样品用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测定,记录测定数据。每个样品应测定两次,第一次测定后的玉米粉样品 应与原待测样品混匀后,再次取样进行第二次测定。 7结果处理和表达 7.1为了得到有效的结果,测定结果应在仪器使用的定标模型所覆盖的粗蛋白质含量范围内。 7.2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符合9.2的要求,取两次数据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测定结果保留小数 点后一位。 7.3如果两个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符合9.2的要求,则必须再进行2次独立测试,获得4个独立测 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测试结果;如果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极差(Xmax一Xmim)大于允许差的1.3倍,则取 4个独立测试结果的中位数作为最终测试结果 7.4对于仪器报警的异常测定结果,所得数据不应作为有效测定数据。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按 第8章的要求执行。 8异常样品的确认和处理 8.1异常样品的确认 8.1.1形成异常测定结果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该样品粗蛋白质的含量超过了该仪器定标模型的范围: 一该样品的品种与参与该仪器定标样品集的品种有很大差异; 一采用了错误的定标模型; 样品杂质过多; 一光谱扫描过程中样品发生了位移; 一样品温度超出定标模型规定的温度范围。 认为异常样品。 8.2异常样品的处理 8.2.1异常样品的粗蛋白质含量应按GB/T5511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并封存样品。 8.2.2应将异常样品的情况通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管理者或仪器生产商,以利于今后对定标模型进 行升级。 9准确性和精密度 9. 1 准确性 验证样品集粗蛋白质含量扣除系统偏差后近红外测定值与其标准值之间的标准差(SEP)应不大 于0.30%。 2 GB/T24901—2010 9.2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按相同测试方法,在短的时间内通过重新分样 和重新装样,对同一被测样品相互独立进行测定,获得的两次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应不大于0.3%。 9.3再现性 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操作人员用同一型号的不同设备,使用相同测试方法,对相同的玉米样品,获 得的粗蛋白质含量(干基),两个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绝对差应不大于0.4%。 10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但不限于): 定标模型名称及编号; 定标模型的适用浓度范围; 定标模型允许温度范围; 已人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近红外分析仪,应提供所入网络的名称、入网时间、人网编号、定标 模型转移时间; 未入粮油近红外分析网络的近红外分析仪,应提供以下信息: ·验证样品集浓度范围; ·验证样品集的测试温度范围; 。验证单位及验证时间; 仪器型号与序列号; 监控样品日常监控信息; 试样的名称及编号; 试样采样方法; 试样制备方法; 试样测试时的温度; 试样测定结果; 采用的测定方法标准; 出现异常样品时,应提供异常样品类型及处理的有关信息; 测试单位、测试人及测试时间; 本标准未规定的,或认为是非强制性的,以及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全部细节。
GB-T 24901-2010 粮油检验 玉米粗蛋白质含量测定 近红外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赞助2.5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5元下载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2-08 17:30:51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836.3 KB)
分享
友情链接
T-CSAE 184—2021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健康状态评价指标 及估算误差试验方法.pdf
freebuf 2021企业安全运营实践研究报告.pdf
JFrog 中国解决方案架构师 企业级DevSecOps 开源治理方案演讲之路.pdf
T-CHIA 14.4—2018 医疗健康物联网 感知设备通信数据命名表 第4部分:血氧仪.pdf
GB-T 39965-2021 节能量前评估计算方法.pdf
GB-T 38632-2020-信息安全技术 智能音视频采集设备应用安全要求.pdf
DB14-T 2528—2022 云平台 移动数字协同平台功能建设指南 山西省.pdf
GB-T 16880-1997 光掩模缺陷分类和尺寸定义的准则.pdf
民航 MH-T 2014-2023 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物流运行通用要求 第1部分:海岛场景.pdf
教育部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教育数据管理办法.pdf
T-ZSFX 002—2019 中山装手工制作生产规范.pdf
DB42-T 2226.2-2024 自然资源政务一张图应用规范 第2部分:应用服务 湖北省.pdf
GB-T 15311.1-200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许可证格式 第1部分:进口许可证格式.pdf
GB-T 30503-2014 船用制氮装置通用技术条件.pdf
GM-T 0003.5-2012 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第5部分:参数定义.pdf
GB-T 18314-200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pdf
信通院 大数据平台安全研究报告.pdf
GB-T 37568-2019 铜及铜合金镀锡带材.pdf
GB-T 18238.1-2000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散列函数 第1部分 概述.pdf
NB-T 10936-2022 电加热锅炉技术条件.pdf
1
/
3
6
评价文档
赞助2.5元 点击下载(836.3 K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5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